10月27日,在多重利好的催化下,通信、半导体等硬科技方向领涨!半导体设备ETF(561980)开盘上涨3.76%,年内涨幅超61.5%,份额增幅超78.6%,最新规模突破26.4亿,再创上市新高!
成份股方面,南大光电上涨12.8%,中微公司、富创精密涨近5%,北方华创涨超3%,寒武纪、中芯国际纷纷上涨。
近期,国产芯片迎来多重利好催化。据财联社,我国在光刻胶领域取得新突破,北大团队首次在液相环境中实现光刻胶分子结构原位解析,并开发出减少光刻缺陷的产业化方案,将缺陷率降低99%。
产业链来看,光刻胶是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核心材料,直接影响芯片制程的精度。分析指出,此次光刻胶技术突破实现了从 “经验试错” 到 “结构导向理性设计” 的跨越,有望大幅缩短光刻胶研发周期、降低验证成本,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此外,10月24日,国产GPU厂商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获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此前摩尔线程于2025年9月26日成功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国产算力板块集中迎来催化。
招商证券统计数据发现,截至2025年9月5日,摩尔线程正在洽谈的客户预计订单约20.04亿元,其中AI智算领域正在洽谈的项目合同金额超过17亿元;沐曦在手订单规模达14.3亿元,国产AI算力进入放量阶段。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指数,截至三季报前十大重仓分别为中微公司(15.01%)、北方华创(12.70%)、寒武纪(10.56%)、中芯国际(10.00%)、海光信息(8.43%)、长川科技(5.21%)、华海清科(4.83%)、拓荆科技(4.52%)、南大光电(3.55%)、安集科技(3.24%),合计占比超过78%。
行业方面,中证半导集中于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设计等国产替代“卖铲子”,三大行业占比约90%,有望充分受益于自主可控进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