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脑机接口概念龙头创新医疗延续强势表现,以10.02%的涨幅实现“8天5板”。
据wind数据显示,脑机接口指数自4月进入上行通道,叠加政策催化,从今年4月初至今涨幅为36.20%,达到1774.04点。有专家指出,脑机接口行业既承载现实需求,更指向颠覆性变革,而政策的落地,正加速将 “想象” 照进现实。
2025年8月7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为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这份堪称全球首个国家级脑机接口产业规划的政策,明确了“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2030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阶梯式目标,不仅首次从国家层面构建了技术、产业与标准体系的框架,更直接点燃了市场对这一赛道的热情。
4家企业股价已翻倍
8月14日,创新医疗收盘涨幅10.02%,主力资金净流入1.1781亿元,周涨41.59%,自《意见》发布以来区间涨56.93%,年涨213.07%。此前该公司通过参股杭州博灵医疗布局脑机接口,实质性业务关联获资金青睐。
另一个市场上追捧的宠儿是赛诺医疗。虽然该公司澄清暂无脑机接口产品,但其脑血管介入技术被市场联想为潜在应用场景,叠加子公司产品获FDA认定,短期资金涌入推高股价,周涨48.73%,区间涨幅达114.24%,年涨211.48%。2025年,脑机接口板块已有4家企业股价实现翻倍。整体看,板块行情由技术关联度高、布局明确的标的主导,资金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截至2025年8月14日收盘,部分脑机接口板块企业
脑机接口板块8月整体呈现出震荡上行的走势,指数累计上涨8.70%,期间成交量与成交额同步放大,显示板块热度提升。但资金面呈现分化特征:尽管板块整体走高,主力资金却持续净流出。从每日收盘价来看,指数波动较大,代表性个股的成交量变化也反映出市场对不同个股的关注度差异。在趋势延续性方面,板块整体趋势得到了延续,而个股的趋势延续性则呈现出较大的分化。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6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5.22%。
预期很好。不过,从市场调研来看,当前,实际涉及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神经信号采集、算法解码等)的公司较少,多数标的依赖“产业链间接关联”或“市场联想”,商业化落地仍在进程中。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此次《意见》的核心价值在于破解“技术突破快、商业化慢”的行业痛点。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技术层面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商业化预期。非侵入式领域,翔宇医疗于2025年6月获批两款二类注册证,年内预计推出20-30款搭载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设备;侵入式领域,脑虎科技的运动语言双解码技术登上《Nature》,三博脑科与顶尖医院合作推进抑郁症、瘫痪等适应症的临床研发。截至8月12日,2025年该行业已发生13起投资事件,总金额达9.23亿元,远超去年同期,资本与政策形成合力,推动行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
2025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首次将脑机接口技术设立为独立收费项目。
广东脑机接口企业规模全国首位
区域集群效应则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广东正在领跑。从产业规模来看,根据赛迪顾问《中国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显示,2024年广东省以80家重点企业的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形成覆盖从软硬件研究到设备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深圳中科先见依托中科院微纳加工平台,在柔性神经电极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突破。而广州析芒医疗凭借资本与技术的双重突破成为行业焦点。2025年初,析芒医疗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金重点用于植入式神经电极研发及临床试验,加速脑机接口医疗器械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工作。
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对南方财经记者表示,广东的竞争力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产业链配套优势,广东在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消费市场等跨行业领域的发达基础,能为脑机接口产业提供“高效率配套”;二是创新资源优势,广州、深圳的科研院所与高校储备了雄厚人才,每年吸引的全球高科技人才数量全国领先,且广东脑机接口专利已达360多项,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全链条协同能力,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完整布局,实现了产业效率的有效提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