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奋楫争先。要么是唯一,要么是第一,这是顺德的人文精神!”2025年7月17日,一场聚焦“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区大会召开。此时,恰逢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履新顺德“满月”,也是其来到顺德召开的第一个大会。
过去一个月,其调研足迹密集覆盖十镇街,走访16个村居,14个部门,54家企业。这轮高强度、深聚焦的调研,不仅是顺德发展的深度把脉,更是锚定“产业形态更加现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等“六新”目标,对佛山市委“再造一个新佛山”战略的积极响应。
这场大会,唤起顺德人的发展底气与人文“精气神”,更有魄力提出做大两大世界级IP: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
南都记者留意到,陈新文履新首站便直抵“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前沿的龙江镇, 释放了顺德落实佛山打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样板、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的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凭借11年深耕宣传文旅、2年主政招商引资的复合履历,陈新文释放的信号清晰而有力:顺德正以开放思维破壁,在“百千万工程”、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三大“战场”同步发力,解码“人文经济学”的顺德路径。
透过三个关键词,勾勒出顺德未来发展的清晰路径与发展逻辑。
关键词一:“百千万工程” 融入“环两江”大棋局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
佛山“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的龙江镇,正规划建设“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一个月前的调研中,陈新文不仅关注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园区的活化利用,更走入村民家中倾听心声,探寻历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以实际行动呼应佛山市委“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打造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的先行区建设要求。
会上,龙江镇党委书记龙仲英表示,龙江深挖文化密码,赋能产业升级。在做优特色产业集群的同时,重塑家具产业优势,打造湾区文旅IP。推动“工业符号”与“文旅符号”融合,“龙江将坚定践行人文经济学,探索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双向奔赴’之路,要努力实现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
镇村是“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集体经济壮大,是振兴的核心动能。文化艺术的融入,为乡村注入独特灵魂。
在容桂细滘社区调研典型村建设时,陈新文明确要求“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在伦教永丰村调研过程中,其高度肯定该村二安围重塑岭南水乡宜居环境的创新实践,强调要深入推进“绿化、美化、文化”协同发展,并特别指出“以市场思维运营好村集体资产”,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本次大会,适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做到“五个转变、五个更加”,建设创新、宜居、魅力、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过去,被比喻为“最好的农村,最差的城市”,顺德未来的城市定位在哪里?这场大会也给出明确路径。顺德提出坚持以“文城互济”推动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特色发展,凸显城市文化特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
关键词二:产业焕新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文化与经济双向奔赴
“有的人说陈书记以前在宣传文体部门工作多年,这是要来顺德继续搞文化了?顺德是不是大抓文化产业,甚至不搞制造业了?”会上,陈新文全程脱稿发言,与在座的企业家、基层干部率真交流。
陈新文表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不是立足人文说经济,也不是着眼经济观人文,更非人文和经济的机械拼盘、物理链接,而是彼此生发、两相融合的化学反应。重点关注的是经济与人文、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双向赋能,关键是推动文化与经济互促共荣、融合发展。正如郑永年教授所说的,“人文经济学”这一概念恰好可以用来描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道路,是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
“我们要打造两个世界级,并不是要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恰恰是要回归常识、回归传统。”会上,顺德提出做大两大世界级IP之一,是要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
陈新文过去一个月的密集调研,始终聚焦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
“拼经济”是当前佛山全市上下的集中发力点。陈新文履新后,镇街调研的第二站就走进北滘,走访了美的集团、广东工业设计城以及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深入了解龙头企业运营、设计创新驱动和机器人产业生态,精准对接佛山市委“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生强枝”“未来产业育优苗”的“三箭齐发”战略。
在容桂,连访广东万和、格兰仕集团等多家巨头,聚焦企业全球化战略、智能家居产业链及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贯穿其中的,是对思维破壁与开放布局,推动人文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小熊电器的发展,得益于这座城市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顺商精神与人文底蕴。”会上,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一峰感言。
人文是经济的灯塔,经济是人文的舟楫。几百年前,顺德从“桑基鱼塘”中发展商品经济,形成了“一船缫丝去、一船白银归”的盛况,赢得了“南国丝都、广东银行”的威名。改革开放以来,何享健等顺德企业家凭借“敢为人先”精神,在“靓女先嫁”的产权制度改革中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小镇上的塑料瓶盖厂逆袭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也让顺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给我一个螺丝刀,我就能造出任何家电”是顺德历史发展的荣耀,但不能成为“躺在成绩上睡大觉”的借口。从“可怕的顺德人”到“可爱的顺德人”,如今,这座制造业大区正“刀刃向内”放眼全球,成为更加“开放的顺德人”。
南都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开放”是本轮调研的高频词。从关心海信的半导体布局、新宝的海外拓展,到鼓励万和立足国内大循环、格兰仕拥抱平台经济,指向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网络,落实“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规则机制‘软联通’”的要求。
“2009年,我们就是被顺德开放创新气质吸引,扎根龙江镇。”广东精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政臣说。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拥有600多项专利,获得国内外30多项设计奖,产品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
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刚表示,在顺德发展的信心已经转化为企业“新基地、新总部、新产业”的实实在在的战略布局,一期建成投产后,总投资约20亿的产业园二期也将于明年建成投产,顺德基地将定位为盈峰环境的全球总部。
文化+产业也在跨界融合,小熊在顺德大良的织梦园也正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打卡点和休闲新名片,深化“人文+产业”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其中烟囱咖啡超10万人曝光,园区半年参观及消费人数10万+。
关键词三:文旅融合深挖世界IP 让世界走进顺德,让顺德走向世界
“小熊为什么做织梦园?一方面是用户需求。当代人不只需要产品,更需要情感归属与生活灵感。”李一峰的发言,也道出顺德文旅发展的深层价值。
自1452年顺德建县以来,大良一直是顺德县衙、县府所在地,岭南文化底蕴深厚。大良街道党工委书记钟德慰表示,大良在做火美食文化IP、做活传统民俗文化与做强新型文旅业态等方面,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有效路径,打造文旅产业新增长点。
在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中探索的还有陈村,陈村镇党委书记黄东青介绍,在潭洲村“时光九八街”,以80、90年代为主题,一期改造了60余栋建筑,“无中生有”打造出一片怀旧复古街区,实现了农房风貌从“1.0的绿化筑底、美化绘景”向“2.0的文化赋能”提升。
桂畔海龙舟赛。
如何将丰富文化符号转化为世界级吸引力?
履新一个月来,陈新文先后考察调研多个文旅项目。在“世界级文化符号”李小龙乐园,他明确提出要“利用好‘李小龙’这一世界级IP”,进行“高水平规划”,深挖其哲学内涵、丰富业态、创新产品,剑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标杆。这直接回应了顺德拥有世界符号却缺乏超级IP的痛点,也是对佛山市委“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的积极呼应。
在容桂渔人码头,考察活化改造与“容桂时光”片区时,陈新文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串珠成链,以高起点谋划推进项目高品质建设,着力打造精品文旅项目”,完美契合佛山“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的战略。
在杏坛文明桥园,他关注“政府推动+社会捐赠+国资运营+公共参与”的古建创新修复模式;在调研西丫渡水经济休闲文旅示范区时,他强调要树立“人文力即生产力”的观念,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倡导的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这不仅与中央高质量发展、全省”百千万工程“协调发展的思路紧密贴合,”更是我们顺德再次‘扬帆起航’的法宝。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黄宇恒说。
无论是大良的小熊·织梦园、伦教的长鹿休博园,还是特色餐饮地标,过去一个月的调研始终聚焦:以文化深度和项目品质为文旅产业“把脉定向”。
本次大会,顺德“硬核”提出,围绕“世界美食之都”“李小龙故里”“世界五百强企业”等超级IP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让世界走进顺德,让顺德走向世界。
过去一个月的调研足迹,丈量顺德厚度,更践行“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发展路径:以开放思维拆墙、人文基因赋能、世界眼光谋篇。
从首站“环两江先行区”龙江段,到遍访产业高地与文旅地标,这场“满月行”正是顺德落实市委战略、践行“人文经济学”发展的坚实起笔。
这座以硬核制造闻名的大区,正全力在文化底蕴中找寻新动能,在开放视野中开辟新赛道,让“人文力即生产力”成为驱动“产业更加现代、城乡更加协调、文化价值更加彰显”的“新佛山”的核心引擎。
顺德新篇,值得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