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11月5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市场新股融资额居全球新股市场榜首,总融资额达1883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截至三季度末,正在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量高达297个。
香港新股融资额显著增长与上市储备的持续扩容,共同印证了一个重要趋势:在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与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香港资本市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正成为全球资本捕捉确定性增长机遇的核心枢纽,其战略价值愈发凸显。
在笔者看来,香港新股市场的盛况并非偶然,而是制度创新、资本集聚、生态协同三大战略支点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系统性构建起领先全球的融资竞争力。
其一,近年来,港股市场持续优化创新上市制度,通过差异化上市规则与高效审批机制,畅通了科技型企业上市通道,夯实优质资产集聚的制度基础。
港股市场通过设立专项上市章节,突破传统盈利门槛限制,为科技型企业上市搭建“绿色通道”。一方面,针对生物科技公司实施的“18A章”、为特专科技企业推出的“18C章”,创新性地采用研发投入、预期估值、商业化路径等多元评估体系,取代单一的盈利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科企专线”专属通道,允许企业以保密方式提交申请,有力保障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信息与商业秘密,提升了市场吸引力。此外,港股市场还优化“A+H”双向上市机制,在严格遵循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度优化上市门槛,显著增强了企业跨境上市进程的可预期性与操作性。
这一系列制度安排,吸引了更多中国优质核心资产,巩固了港股市场作为全球新经济价值发现平台的核心功能,构建了贯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资本服务体系,显著增强了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定价影响力。
其二,依托独特的制度设计与区位优势,港股市场成为连接境内外资本的金融枢纽,构建兼具市场深度与全球广度的多元化资金供给体系,持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港股市场凭借其独特的双向通道角色,有效满足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与内地企业的国际融资需要。沪深港通机制是这一功能的典型体现: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股通投资A股,内地投资者则通过港股通配置全球资产。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北向沪深股通和南向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2064亿元人民币和1259亿港元,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一双向活跃的成交态势,印证了互联互通机制的运行成效,推动境内外资本持续汇聚,共同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枢纽的市场地位。
其三,港股市场构建的并非仅仅是单一融资平台,而是赋能企业持续成长的价值创造生态。这里汇聚全球顶尖投行、长线基金等专业机构力量,为上市公司提供远超融资的多元价值支撑,涵盖精准价值发现、深度研究与战略性产业联动等。专业机构遵循国际标准的治理与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赢得全球资本信任,既锚定企业长期价值、提供跨周期支持,也助力企业链接全球资源、锻造国际竞争力。
总而言之,港股市场以其高度成熟的制度体系、自由活跃的资本与开放协同的金融生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平台,这也是其领跑全球新股市场的根本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