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6日消息,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易会满在担任证监会主席的五年多任期内(2019年1月—2024年2月),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推动资本市场扩容,创下了A股历史上IPO发行的最高纪录——1908家(含6家已退市公司)新股上市,募资总额2.22万亿元,日均一家公司登陆A股,募资金额占32年来A股IPO总量的41.59%。其任内新股发行数量与规模远超此前八任主席总和,被市场称为“IPO之王”。
然而,高速扩容的背后,退市机制未能同步匹配(退市151家,不足IPO数量的1/10),叠加股东净减持2.27万亿元的压力,A股“3000点保卫战”在其任内反复上演33次。
任期内发行1908家IPO
募资2.22万亿
易会满任期内,一个最为市场所瞩目的重点是:5年来,新股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凤凰网《风暴眼》据万得数据统计,在易会满任职证监会主席的5年多的时间,累计发行新股数量高达1908家(含6家已退市公司),总计募资金额达2.22万亿元。若以平均数计算,几乎每天都有一只新股上市,日均募资金额超10亿元。
无论是新股数量还是募资金额,易会满都远远超过此前8位证监会主席任期内的数据。
数据显示,从刘鸿儒到易会满,9任证监会主席,共计发行了5386只新股,总计募资金额5.34万亿元。这之中,易会满任内发行新股数量占比达到了35.43%,募资金额占比更是高达41.59%。
对于新股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市场分析认为,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相继全面实施注册制是重要原因之一。进入2023年四季度以后,新股发行已经有所收紧。
而作为易会满任期内另外一项重要新政的《退市新规》在实行的时候效果却不如IPO那么明显。5年来累计退市上市公司数量只有151家(含B股),不足IPO数量的1/10。不过,前8位证监会主席任期内累计退市了115家(含B股),在退市数量的把控上,易会满任期内节奏要快一些。
任期内3000点33次失守
易会满任期内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诸多改变,但也有一些事情从未改变,比如3000点保卫战。
数据显示,2019年1月26日至2024年2月6日期间,A股上证指数围绕3000点关口共发生33次典型“保卫战”。
易会满接任证监会主席之时,A股已经跌了将近一年,所以市场对他充满期待。易会满也在上任之初就意识到了工作的艰巨性。2019年2月,易会满曾表示,证监会主席的职位好像是一个“火山口”,因为股市确实牵动着亿万投资者的心。
市场一开始确实“给出了正面回应”,2019年1月26日至2019年4月9日,沪指从2600点附近一路升至3288点,涨幅高达24.52%。
不过,上涨趋势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原因,2019年5月6日,沪指在易会满任期内首次跌破3000点。当年6月2日晚,易会满亮相新闻联播表示,中美经贸摩擦对资本市场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程度是可控的。我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提高。
易会满喊话后,A股有所反弹,一度回到3000点。但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资金出现迁移,7月8日,沪指再次跌破3000点。
随后几个月,A股一直在2700-3100附近震荡,一直到2020年1月23日,当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在易会满任期内第11次跌破3000点,在春节后沪指更是一度跌破2700点。A股投资者过了几年来最糟心的一个春节。
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创业板全面注册制、退市新规、打击伪市值管理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沪指大幅回升至3700点附近。
不过,3700点附近似乎成了A股前些年的天花板,多次试探都没有效突破。
此后,沪指自2022年4月底开启的一波连续反弹后,重回2800-3400点震荡区间。
面对孱弱的市场,证监会继续深化改革。2023年8月27日,发布的《减持新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公司股份。
该政策发布次日,沪指一度高开5%,但高开低走,最终只收涨1.13%。至2023年10月20日,沪指在年内首次跌破3000点。同年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易会满表示,要守牢风险底线,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振投资者信心。不过,市场的走势却并没有因此而大涨。
到易会满卸任前夕,2024年2月5日盘中,沪指一度下探至2635.09点,当日报收2702.19点;次日沪指大涨超80点,收报2789.49点,并再次展开一波持续反弹。
任期内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累计净减持约2.27万亿元
当然,3000点保卫战也并不是易会满一个人的战争,2008年以后,从尚福林开始,每一任证监会主席都曾面临这样的挑战。
那么3000点为何成了A股十余年来都难以彻底跨越的门槛?市场分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刘纪鹏说,“股市跌跌不休,一股独大是本质原因。”吴晓求说,“A股市场在制度设计上有重大漏洞,完善市场功能要由原来的融资市场逐步走向财富管理市场或投资市场。”
还有分析认为,大股东减持像IPO抽水一样影响巨大。凤凰网《风暴眼》梳理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自2011年10月29日开始,从郭树清到易会满一共有4任证监会主席,期间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总二级市场减持金额3.54万亿元,总增持金额5305.39亿元,净减持约3.01万亿元,其中,仅2018年和2024年增持金额大于减持金额。
其中,易会满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二级市场累计减持了2.47万亿元,累计增持2074.04亿元,累计净减持约2.27万亿元。易会满任期的5年多时间里,新股发行和重要股东二级市场累计净减持金额合计超过4.69万亿元。
不过,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已经发布《减持新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堵上了减持的口子。除此之外,严厉打击“伪市值管理”、“打击空壳公司”等新政相继出台,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层面正在趋于完善。
推出科创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